第(1/3)页 公孙劫话说的是相当难听。 今日本来是其乐融融。 他其实并不想如此苛责,奈何他们咄咄逼人,怪不得他将这些人的心思戳破。 秦国选拔官吏的制度很多。 最重要的就是郎官制,但人数较少,往往能出牧郡县担任长吏。至于地方乡吏,则有不同。需要当地三老举荐,或是自身有爵位傍身,如此就能参加考试。考的主要就是秦律,足足有十八种。通过考试的,就能为乡吏。 贵族往往希望掌握上升通道。 这就是人性使然。 太学一出,会有很多意外。 没人知道是好是坏。 所以保持现状就是好的! 他们的子嗣能作为【任子】,在学室中学习。加上他们悉心教导,当个县吏是绰绰有余。秦国主张宰相起于州部,而猛将发于卒伍。只要再稍微运作,以后就能成为内史廷臣! 所以反对的不止淳于越。 就连冯去疾、王绾都不支持。 先前蒙武和赵亥也知劝不了公孙劫,所以就说府库钱粮不足。当然,财政吃紧肯定是真的,但也是变相的劝阻。想着等秦始皇回来后,再做定夺。 万万没想到啊…… 公孙劫能想到此法。 叔孙通这时赶忙起身,笑呵呵打着圆场道:“丞相息怒。淳于博士并非此意,只是这太学一出,恐会动摇根基。他也是担心丞相安危,加上不胜酒力,才会失言。” “呵……” 公孙劫顿时冷笑。 他举起酒樽,一饮而尽。 这件事他已写进三三计划。 也就是必须得要完成! 自他监国起,就发现各郡皆有问题。特别是偏远的燕齐之地,急缺基层秦吏,很多都是由军吏转至地方为吏。 基层乡吏有诸多政务。 经常需要押送徭役刑徒离去。 如此,地方就会缺少官吏。 另外,百家是秦国大一统的最后块拼图。历史上秦国选择了更为粗暴的法子,直接焚书绝了百家的根。至汉武帝时期,选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,至此百家彻底绝迹。 公孙劫很清楚这点。 他选择较为温和的手段。 将百家大贤忽悠至太学。 第(1/3)页